当前位置:第三书包 > 精品小说 > 继母的明星闺蜜团(第1501-1786章) > 分卷阅读248

继母的明星闺蜜团(第1501-1786章) 分卷阅读248(1/2)

章节列表
    玑。”请问这四种宝物中,哪一种跟动物无关。

    如果你答“翡翠”,那么恭喜你,你答错了。

    在古汉语中,翡翠并非指玉石,这两个字均从羽旁,原义肯定跟鸟有关,《说文解字》称:“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原来,翡翠就是漂亮的羽毛。

    大自然中,有些鸟类的羽毛,绚丽多彩、光华夺目。而古人捕捉这种美丽的小鸟又极不容易,因而一根翡翠羽毛,价伺黄金。

    这些羽毛经能工巧匠之手,又可以制成华丽而贵重的饰品一会这就是“点翠”,一门已退出江湖很多年的古老工艺(1933年,中国最后一家点翠工场关闭)。

    之前京剧程派大青衣刘桂娟晒点翠头饰的微博:“这一头点翠头面,十几年前买的,花了12万银两,今天即使是40多万人民币也买不到了,80只翠鸟翅膀下的一点点羽毛,经过点翠师傅的加工,变成有流动光泽的头面,小不褪色。每次演出,后台总会有化妆师或同行爱好者,专注的看它,赞不绝口。”

    清代是点翠工艺的兴盛期,钿子、簪钗、头花、耳环都时兴采用点罩工艺,从宫廷到演艺界都风行点翠首饰。不过,甄嬛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清朝,如果是在宋代,嫔妃宫女使用点翠首饰是要受到责罚的,因为宋朝是禁用点翠的。

    那么宋政府为什么要禁用点翠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宋初,永庆公主一的“衣贴绣铺翠襦入宫”,铺翠即点翠。宋太祖看到了,对她说:“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饰。”(你将这件点翠饰品交给我,以后不要再用点翠了。)

    公主笑着说:“此所用翠羽几何”(不就一件饰品吗能用多少翠羽)

    太祖说:“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辗转贩易,伤生浸广。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宋太祖为什么会认为公主用了点翠就是“造恶业”呢?

    因为点翠必须使用翠鸟(这是一种专门的小鸟,已经灭绝,跟现如今的翠鸟不同)的羽毛,据说一只翠鸟身上可供采用的羽毛只有二十八根,而且要活身取毛,才可保证翠羽的鲜艳颜色。一枚光彩照人的点翠饰品,背后其实沾满无数只翠鸟的血迹。

    而以公主的身份,佩戴点翠饰品,很容易造成示范效应,引发时尚潮流,结果必然是“伤生浸广“,不知有多少翠鸟因此遭殃“今天人们希望女明星带头拒穿皮草,理出也差不多。

    因而,宋太祖于开宝五年(972年)六月,下诏“禁铺翠”。

    大观元年(1107年),宋徽宗重申“禁铺翠”的禁令:“今后中外并罢翡翠装饰。”

    宋徽宗说:“先王之政,仁及草木禽兽,皆在所治。今取其羽毛,用于不急,伤生害性,非先王惠养万物之意。可令有司立法闻奏。”

    在宋人看来,杀翠鸟取其羽毛,跟宰羊取肉的性质并不一样,人们吃肉是为了维持生命,而点翠是奢侈消费,是“不急“之事,为“不急”之事而“伤生害性”,显然有悖于传统的“仁政”理念。

    宋政府出于“惠养万物之意”,立法禁用“翡翠装饰”,正如今天有的国家基于动物保护的人道主义立场,立法禁止皮草养殖、毛皮狩猎。动物保护者应该能理解“禁铺翠“的立法。

    以今天的立场来看,政府出手禁止民间的侈靡时尚,恐怕有多管闲事之嫌。不过,也考虑到那是八百年前,那时候的政府还来确立“侈靡也是消费权利”之类的观念,所以时有“禁奢”之举,今人不妨同情理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