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三书包 > 精品小说 > 继母的明星闺蜜团(第501-999章) > 分卷阅读476

继母的明星闺蜜团(第501-999章) 分卷阅读476(1/2)

章节列表
    方2!

    张伟平和张艺谋的交往始于1989年的一次圈内饭局,当晚张伟平开着自己的夏利送张艺谋回家,二人一路上天南海北随意闲聊着,什么都聊,就是没有聊到电影,对电影一窍不通的张伟平,甚至不知道导演是干什么的。

    因此,张艺谋和他的电影,张伟平一概不知,也没有兴趣去问,两人就这样相交了八年。

    1997年,张艺谋和张伟平的“二张”组合刚开始合作,结果第一部成品《有话好好说》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一炮打响,反而赔掉了一千多万。好在张伟平有胆略,仍旧延续着起初的思路将与张艺谋的合作继续下去,没有如大多数短视投资人那样轻言放弃。

    而事实上,他的坚持注定了他此后的成功,在《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相继投入市场之后,丰厚的商业利润以及接踵而来的艺术成就迅速助其挽回了此前的损失,将两人的联袂带到了一个高峰。

    张伟平的胆子很大,若不是如此,他也无法获取而今这丰盈的商业地位。

    从当年他敢于丢掉铁饭碗而下海从商开始,他就以敏锐的眼光与决断立足于社会,新鲜的尝试对他而言从来都具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力,对生意如此,对朋友对张艺谋,也不外如此。

    张艺谋要拍大片,张伟平就敢融资几亿陪着他一起走下河,这样的胆略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他在众人的怀疑与不屑中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第一。

    《英雄》赚了大钱,它的成功取决于投资人的胆识与朋友之间的信任,是它开启了直到今天长盛不衰的大片潮流。

    《英雄》在北美的票房一跃近六千万美元,海外总票房11亿人民币,成为中国商业大片当之无愧的典范,一下子激起国内投资人拍大片的热情。

    《英雄》在国内的成功,张伟平的营销策略是占有绝对意义上的主导地位的。他大胆地运用了很多极端的拍摄和营销方式,第一次拍卖音像版权、第一次包租公务机宣传,第一次拿出1000多万元做轰炸式宣传。

    这样的营销策略一直到现今,仍旧被无数电影发行公司竞相效仿着,后期宣传的作用,也正是在他的实践下才被国内影视机构纷纷当作经验而反复运用。

    到了《十面埋伏》时,这一套立体式宣传策略俨然已经被张伟平发挥到了极致,让影片在尚未问世之前就已经掀起了如潮的声势与热浪,这一切,都为影片最终的火爆票房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是从这份专业个人简历来说,张伟平绝对算是影视行业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过嘛……他这些套路其实早就是港圈跟好莱坞玩剩下的,兴许是他原创的,兴许他不过是西学中用,反正甭管怎么说,他这一套到了现如今也就那样,甚至已经是有些“过时”了。

    同时张伟平跟很多老一辈的电影人一样,都有些“飘”的太厉害,过于沉醉于昔日创造的那些辉煌,早就失去了对市场最基本的把握跟了解,玩来玩去还是十年前的那些老套路,殊不知市场跟观众是在不断变化跟前进中的,以前是针对的六七十年代,现在是八九十年代,未来更可能是面对的零零后,过去的那些套路情怀,现在可玩不转。

    别说更后面的九零后零零后,就是现如今慢慢成为市场观影主力军的八零后,对第五代导演老一辈电影人的那些情怀也是越来越不感冒。

    兴许你们觉得你们的那些情怀艺术很感人,但对不起,我们是真看不懂,也没多大的兴趣看,所以三大导演之一的冯裤子才会在后面气急败坏的破口大骂道:“垃圾观众造就垃圾电影”。

    第五代导演最
章节列表